1.水晶蘭

幽暗潮濕的落葉層裡,冒出晶瑩潔白的身影,有若水晶狀的菸斗,這正是腐生植物─水晶蘭的花朵。
微微下垂的花朵,單生於植株的頂端,在幽暗處發出誘人的白色亮光,引人佇足欣賞。
晶瑩剔透的身軀,沒有葉綠素,全靠寄主的養分,要見到它可要機緣。
水晶蘭不是蘭花,也不是蕈類,它是屬於鹿蹄草科植物
2.棕樹

盛產於阿里山奮起湖的棕樹,是製作蓑衣的材料。
光復初期,台灣農民所穿的簑衣,一半以上出自斗南鎮「石龜溪」有趣的是,「石龜溪」地區並不生產簑衣的原料-棕,卻成為本省簑衣製造的重鎮簑衣是利用棕繩編織而成的,而棕的纖維則來自棕樹葉稍。
另一種產在中低海拔地區的棕櫚科植物---山棕,植株較矮,棕鬚較少,顏色為黑色,是製造掃把的材料。

3.東方肉穗野牡丹

一年生草本,生長於中海拔山區,雖然植株細小,但花仍然相當的美艷。
肉穗野牡丹屬於陰性植物,喜歡冷涼環境而不耐強光照射。莖光滑,四方形。花單或數朵簇生,紅紫色;苞片葉狀4裂,花瓣4瓣,四是它的幸運號碼。
4.狹辦八仙花

當花開放,一眼望去看似花瓣的白色部分,
是花序外圍無性花的花萼變形而成的苞片,
而花序內圍的有性花,花瓣黃色而小,毫不起眼,故以誇大的苞片來吸引傳粉者。
白色的假花瓣,在山中特別醒目,好像一群白色蝴蝶在樹間飛舞。


轎篙竹與桂竹為台灣特有種,長相極為相似。
桂竹普遍栽植於全台灣山區,但阿里山區的轎篙竹遠多於桂竹,阿里山區的轎篙竹筍是目前重要的產品。
轎篙竹竹筍竹籜上的籜耳也有鬚狀長毛,新生竹桿翠綠,很特別的「轎篙筍」,產自石卓、奮起湖,達邦和豐山一帶亦不少。
轎篙筍又名石竹,石篙筍,食用部份採自出土的嫩莖。筍支中空有節,肉質肥厚,纖維柔軟,而且含有豐富的鈣質,因此吃起來風味特殊。
竹莖質地堅韌且富彈性,早期被用來當轎竿,取台語諧音故稱為轎篙竹。昔日因早期娶新娘的花轎用的是轎篙竹而得名”筍中的貴族”。
6.稀子蕨

像佛手的構造 這是稀子蕨的不定芽。
一般蕨類是利用苞子來行有性生殖,稀仔蕨卻多了一種用不定芽行無性生殖的方式。
稀子蕨在全世界僅產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一帶及台灣 相信這是冰河時期遺留在台灣的物種。
拳頭狀的不定芽 包含足夠的水分以度過比較乾旱的季節。
7.豆蘭

這是蘭科的大家族,去年台南蘭展,台灣原生蘭區,以豆蘭最多,身體雖小,花朵卻最奇特。
豆蘭都具有橫走式的根莖之構造,根莖有長有短,下面生根,上頭間隔或疏或密著生假球莖。
多數種類的假球莖形狀如豆,因此才稱呼它們為豆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