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楊嚴囊油畫集序 文:孫良水 

直樸的美感-寫在楊嚴囊2000年第十次個人畫展之前 

  每一次不管是公是私,筆者到台中,大約都在三十年的老朋友-楊嚴囊家小聚。這時,他常常客氣的請我看看他的畫,藉機彼此切磋。而每一次我都有「楊嚴囊的畫又進步了」的感受與震撼 

  楊嚴囊是我屏東師專同窗,在個人的了解與體會中,他生性耿直,樸實無華,不譁眾取寵,不標新立異,從五十六年剛入學就認真畫畫,迄今已有三十幾個年頭。令我佩服的是他那股創作的狂熱,始終像熊熊烈火,不斷的在燃燒著。也因為如此,所以他才有今日第十次個展的豐碩成果展現 

  
出身雲林元長鄉下的楊嚴囊,從小在純樸的田園中長大,接受大自然的薰陶,也養成憨厚質實的本性。他不擅長交際、應對,沒有和他深刻交往的人,往往對他有所誤解,甚至認為他木訥、「土里土氣」,事實上是本性使然,相處久了自然對他的印象就會轉為「可愛可感」。就是因為他樸實、直質,不拐彎抹角,所以他自認為作品呈現的「畫中的一切形象,就是自己的詩意與激情的生命」。這句話其實非常豐富,很難一語道盡,筆者為行文需要,暫且勉強試作解人,楊嚴囊是用全生命實實在在的畫畫,換句話說他所關心的主要在如何完成自己心中所想要的作品,其他的方面,不可否認他比較不在意
 

  
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特色,楊嚴囊作品的特色是什麼呢?曾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、現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的 黃光男 先生說得好:「…
.大致保留著鄉土情懷的體悟,亦即自身文化的吐吶,沒有過多修飾,卻在畫質上保留時空性的影響
不論是人物或點景建物,焦距常常落在畫面的顯現處,格外引人入勝,…
.
色面的應用,除了對比色彩巧妙的安排外,近似心緒隨筆的色相交融,使畫面傾向心象的粗筆,在結構上顯得勁道十足。而拾綴鄉情的觀察力,就不止於畫面看到的象徵景物了。」(1994
楊嚴囊第七次個展序)此外,筆者以為他的鄉下厝畫得「厝(趣)味」十足,橙褐的屋瓦,斑駁剝落的白石灰牆、磚牆,配上各色藍的天空,使得這些厝展現出,有的古典而莊嚴,如:「山居」。有的滄桑還獨立,如:「澎湖古厝」。有的似乎在娓娓訴說著老陳年的往事,如:「舊居」。有的冷眼旁觀,還有的則隨天地流轉,如:「農村」。他的花樸實中帶著美麗,不嬌甜卻耐人尋味,作品中所呈現是質樸美感的總體情調,這是筆者滿欣賞的

   創作這條神聖的不歸路,其實不但不好走,而且是崎嶇不順又多瓶頸的,有時候,楊嚴宴會跟我提起「畫得很痛苦」,我了解他又碰到瓶頸了。不過,他是個不服輸、勇於突破、勇於接受挑戰的人,他會想方法,例如走進大自然寫生、參考觀摩畫冊、走訪國外的美術館、向名師請益等等。其中有兩位對他助益甚多的老師不能不提,首先是 劉文煒 教授,當楊嚴囊在民國七十年左右,畫畫無法突破時,經由我的介紹,他毅然決然的,從雲林每週負笈北上 劉 教授羅斯福路的畫室,重新由素描基礎學起,由於 劉 教授熱心的指導與他努力的學習,因此才有1989年楊嚴囊首次個展的成功與肯定,此後他仍不斷的 向劉 教授請教。另一位則是 陳銀輝 教授, 陳 教授自台灣師大美術系退休擇居台中,楊嚴囊向來就很欣賞 陳 教授的為人與作品,藉地利之機,他隨時就近向師請教,也時常與陳師一道外出寫生,在長期耳濡目染的薰陶下,楊嚴囊近來作品進步神速,獲國內展覽大獎,並獲得肯定

   古人說:「文章若非新變,不能代雄」,繪畫創作也是如此,熟練的創作品,表示這種繪畫方式、風格可能已走入胡衕,若不能有新突破,老是重複一種畫風,則不易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機與新境,畢卡索的高明在此,楊嚴囊的繪畫基礎十分紮實,色彩敏感性也很強,相信面對未來高遠的理想他一定有自己盤算,筆者以好友的立場,除恭賀他此次展出成功外,也預祝他的作品有更精彩的明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華 的頭像
    阿華

    阿華的部落格

    阿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